8月7日,根据广西省审计厅负责人的审计报告,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科研资金没有转化为市场成果。该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:投资数亿资金,但只完成了数百个项目,最终无法真正进入市场。这引起了人们对这些所谓科技项目真实性的质疑。这些资金是被挪用还是真正的科研项目?这个问题让人思考不已。
其次,高校科技项目立项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。审计发现,三所大学共实施了2075个科研项目。但其中811个小科研项目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,占39.08%。虽然这些小项目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,但与科研价值较高的项目相比,过于复杂,导致科研资源无法充分关注合理的关键领域。
为进一步落实科技强国战略,充分发挥科学卫生协调和科研在卫生行业的支持和主导作用,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,省卫生委决定于2023年开展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项目申报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原告(普通人3):基础研究一两天就能取得成果吗?发表一堆SCI有什么用?太渴望快速成功和即时利益,很难做好科学研究,如芯片,中国科学院有“十亿俱乐部”(即年度研究资金超过10亿元),建议全国纳税人了解。此外,高校科研要服务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,不能空谈无用。部分高校获得重点扶持资金后,科研项目瓶颈不再深入,或预算严重不现实,导致大量资金闲置。
报告称,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,其中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的论文科研项目811个,占39.08%。由此可见,科研的导向是让教师申请课题,发表论文。对学校来说,如此多的科研项目,展现了学校科研蓬勃发展的景象。对教师而言,由于考核、晋升职称需要完成相应的项目指标、论文指标,申请课题、发表论文,也使工作忙碌起来。但是,开展这样的科研,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、促进产教融合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多大价值呢?
1、根据国家卫生工作政策、政策和国内外医疗技术的发展,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,结合科技项目指南和本科工作的特点,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应用。
报告称,3所高校实施了2075个科研项目,其中811个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的小型论文科研项目占比。由此可见,科研的导向是让教师申请课题,发表论文。对学校来说,如此多的科研项目,展现了学校科研蓬勃发展的景象。对教师而言,由于考核、晋升职称需要完成相应的项目指标、论文指标,申请课题、发表论文,也使工作忙碌起来。但是,开展这样的科研,对提高教师科研能力、促进产教融合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多大价值呢?
一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重点不够突出,简而言之,就是以论文为目标的项目比例过大。报告指出,3所高校实施了2075个科研项目,其中811个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的小型论文科研项目占比。近40%的小型论文项目,也就是说,40%的项目资金花在给大学学者发论文上。这个问题很常见,但也很无奈。对于高校学者,尤其是年轻的“青椒”来说,评职称“非升即走”的压力很大,核心指标包括论文。所以,对于这些学者来说,发论文保留职称是最实际的选择。谴责这些学者或激励科研精神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。最根本的做法是打破“只有论文”机制,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科研环境。
然而,目前科研项目的平均资金约为15万元,相对较少。你认为一部电影砸几亿没问题。这是一笔小投资。广西一个省花了1.79亿科研资金。你真的很生气吗?
当然,学生在选择网上科研项目时,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、兴趣爱好、目标院校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项目。
按道理说,「每个项目 15 科研资金1万元左右」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,应该是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,取得了最好的效果。但事实是,由于种种原因,大量的科研项目资金被闲置。就像农民饿死在丰收的田野里一样,这通常是荒谬的。
本站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必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