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在秦皇岛的打工人,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够“南辕北辙”了——毕竟秦皇岛离广东有1500公里,但谁能想到,我竟然被“高校科研管理系统”和“广东”联手整了个措手不及。
有一天,我在系统里看到一个项目申请,标题是《广东高校科研合作模式研究》,心里一惊: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“南方生活指南”吗?结果点进去一看,全是关于数据格式、申报流程、经费预算……我的天,这哪里是研究,分明是给广东人写的“科研生存手册”!
更离谱的是,我居然收到了一条来自广东某高校的邮件,说他们想和我们合作,因为“北方的科研氛围更浓厚”。我看了半天,心想:你是不是把“北方”理解成“北方的冬天”了?
虽然我人在秦皇岛,但我对“广东”还是挺向往的,至少那边的奶茶不会像这里的啤酒一样,喝完还觉得是“凉茶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“高校科研管理系统”真是让人又爱又恨,它让我们能轻松搞定各种申报,但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凌晨三点对着屏幕发呆。
总之,这场“科研+地域”的奇妙组合,让我在秦皇岛的夜晚,多了一份对远方的期待和一丝无奈的笑意。
本站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必删!